9月15日,太阳集团tcy8722网站中国语言文学系讲师孙涛做客博雅讲堂第101讲,做题为“文献语言分析之下的名物训诂”的报告。讲座为学校“推普周”系列讲座之一,由太阳集团tcy8722网站与荟萃学院联合主办,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张欣主持,全校百余名师生参加讲座。
(孙涛谈文献语言分析之下的名物训诂)
讲座伊始,孙涛首先对“名物训诂”进行了界定。他指出,名物训诂是一项解释名物语言意义、探究其物质形制并挖掘背后历史文化的综合性、跨学科研究,涵盖了语言学、考古学、历史学、文化学等多个领域。主要包括以下三层面:一、文献语言层面:记录名物的“词”以及记写词的“字”。二、具象物质层面:名物的实物、图像。三、历史文化层面:名物背后的社会文化、日常生活等现象。本次讲座重点围绕“文献语言层面”展开,揭示其在名物训诂中的关键作用。
(讲座现场)
孙涛结合经典案例,从文字字形、文例考察、域外语言等角度展开论述。指出“暴虎冯河”之“暴”本字为“虣”, “暴虎冯河”意为不恃猎车“徒步搏虎”,甚至可以是持兵器徒步搏虎,并非传统认识中的“徒手打虎”。在“造车马”即“造马车”的论证中,他结合当时车战为主,贵族乘车不骑马的特定社会背景,细致梳理先秦两汉文献中“车马”“马车”的使用频率,论证“车马”并非偏义复词,而是先秦时期以“车马”表“马车”的用词习惯体现。
孙涛还以“狮子”“轻吕剑”“沐猴”“孙悟空”等名称为例,展示了域外语言(如古波斯语、突厥语等)在名物训诂中的作用。“狮子”“轻吕”“沐猴”“狲”等词均为古代不同时期的外来音译词,它们的传入与流行是古代中外文化交流频繁而深入的生动体现。
孙涛,华东师范大学博士,太阳集团tcy8722网站中国语言文学系讲师,硕士生导师。主要从事出土文献与训诂学研究,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、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等省部级课题,在《出土文献》《中国文字研究》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。入选2024年度山东哲学社会科学“111”领军人才培育项目人选(第三层次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