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大家可以穿上法袍走上审判台感受一下。”“庭审现场原来是这样的!案件是这样判决的啊”2025年7月3日下午,文理楼142模拟法庭内气氛庄严而热烈。由“童”心向法志愿服务队主办的“法槌鸣真理,庭辩启哲思”模拟法庭普法活动成功举办,青岛西海岸新区实验初级中学学生与文法学子齐聚一堂,共同参与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教育课。
摄影:孙家佳
摄影:孙家佳
摄影:孙家佳
活动伊始,主持人何冉首先向在场师生说明了本次模拟法庭活动的目的。随着一声清脆的法槌声响起,模拟法庭演绎环节正式拉开帷幕。本次模拟法庭活动以贴近中学生校园生活的“校园霸凌下的未成年人犯罪”案件作为庭审背景,青岛西海岸新区实验初级中学的6名同学分别饰演审判员、公诉人、辩护人、法警等部分角色,“童”心向法志愿服务队成员分饰审判长、法定代理人、被告人等角色,从严谨的身份核对、权利义务告知,到法庭调查、法庭辩论,再到被告人最后陈述及当庭宣判,初中生和志愿服务队队员还原了真实刑事案件的审判流程,庭审过程严格遵循刑事诉讼程序,各个角色演绎精准到位,程序规范严谨,服装、礼仪一丝不苟,真实还原了法庭的庄严与肃穆,让在场师生们“零距离”“面对面”感受庭审氛围的同时,也接受了一次生动的法治科普教育,感受法律的威严与公正以及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。
摄影:孙家佳
庭审结束后互动讨论环节,主持人何冉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,围绕校园欺凌的定义、表现形式、预防校园欺凌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,引导同学们正确认识校园欺凌,青岛西海岸新区实验初级中学学生学生热情高涨,积极提问,围绕案件判决、法律条文适用、案件的诱发因素等展开深入交流。学生梁思煦认真地说道:“我今天真正感受到法律的力量,原来案件审理是这样的,我们要知法懂法,要把法律作为保护自己的武器。”
摄影:孙家佳
近年来,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,我国流动儿童规模持续扩大,其权益保障问题备受关注。2024年国务院出台《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行动方案》,明确提出“推动均等享有高质量权益保障”目标,青岛市同步发布配套政策,强调法治教育、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服务的协同推进。然而,流动儿童仍普遍面临法律意识薄弱、教育资源不均、心理支持不足等挑战。“播一粒法治种子,育一方法治心田”,“童”心向法志愿服务队积极响应国家及青岛市政策要求,以“走出去”与“引进来”双轨模式服务流动儿童,助力流动儿童提升法律知识应用能力、学业基础水平与城市生活归属感,实现“教育有支持、安全有守护、成长有伙伴”的发展愿景。